1. 化学结构与物理性状
双氯西林钠属于β-内酰胺类化合物的钠盐衍生物,其分子结构由苯并噻唑环与β-内酰胺环通过酰胺键连接构成。固态表现为白色至类白色结晶性粉末,具有明确的晶型特征(单斜晶系,空间群P21/c)。在25标准条件下,其水溶解度超过50mg/mL,而在甲醇中溶解度中等,在非极性溶剂如正己烷中几乎不溶。该化合物的熔点范围集中在190-195区间,热重分析显示其在220以上开始分解。紫外光谱检测中,268nm处的特征吸收峰可用于原料的定性鉴别。
2. 化学稳定性与反应特性
该原料的稳定性高度依赖环境pH值:在弱碱性(pH7-8)条件下最为稳定,酸性(pH<5)或强碱性(pH>9)环境均会导致β-内酰胺环水解开环。其分子中的游离氨基可与醛类化合物发生席夫碱反应,这一特性在储存时需避免与含醛基的包装材料接触。重金属离子(如Cu²⁺、Fe³⁺)会催化其氧化降解,因此生产设备需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。此外,光照试验表明,其晶体在紫外线下会逐渐黄变,故建议采用避光铝箔袋包装。
3. 工业制备工艺要点
工业化生产通常采用以下关键步骤:
酰化反应:以6-氨基青霉烷酸(6-APA)为起始物,在0-5低温下与2,6-二氯苯甲酰氯缩合,需精确控制反应物摩尔比(1:1.05)以减少二聚副产物;
成盐纯化:将游离酸形式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,采用梯度降温结晶法(降温速率0.5-1/min)获得目标钠盐,晶体粒径分布直接影响后续粉碎工艺的流动性;
溶剂回收:甲醇母液需经分子筛脱水后循环使用,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原则。
4. 非医药领域的企业应用方向
分析标准品:凭借稳定的紫外吸收特性,可作为高效液相色谱(HPLC)的定量校正参照物;
高分子改性剂:其苯环结构可参与自由基共聚反应,实验室数据显示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可提升材料的表面抗菌性能;
金属离子螯合剂:羧酸根与氨基对过渡金属离子(如Fe³⁺、Cu²⁺)具有配位能力,在电镀废水处理中表现出潜在应用价值;
光稳定剂研究:其苯并噻唑环结构对紫外线吸收的特性,正在探索作为塑料制品的辅助光稳定组分。
更多产品资料请咨询业务员张军
推荐产品:
盐酸米诺环素/二甲胺四环素盐酸盐/13614-98-7;
对甲苯磺酸奥玛环素;奥马环素/1075240-43-5;
盐酸柔红霉素/盐酸佐柔比星/23541-50-6;
硫酸长春新碱/2068-78-2;
盐酸多柔比星/盐酸阿霉素/25316-40-9;
硫酸长春碱/143-67-9;
吡柔比星 /阿克拉霉素B/72496-41-4;
硫酸长春地辛/59917-39-4;
盐酸伊达比星/57852-57-0;
硫酸博莱霉素/硫酸博来霉素/9041-93-4;
盐酸表柔比星/盐酸表阿霉素/56390-09-1;
硼替佐米/179324-69-7;
戊柔比星/56124-62-0;
卡非佐米/86854-17-4;
伊沙匹隆 /219989-84-1;
链脲佐菌素/链脲菌素/18883-66-4;
埃博霉素B/帕土匹龙/152044-54-7;
盐酸去甲金霉素/64-73-3;
DM1-SMCC/1228105-51-8;
美洛西林侧链 CAS: 41762-76-9
美洛西林酸 CAS: 51481-65-3
美洛西林钠 CAS 59798-30-0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