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物理性状
共聚维酮为白色至类白色无定形粉末或颗粒,具有轻质蓬松的物理形态。其微观结构呈现多孔性,表面疏松且比表面积较大,这一特性使其在吸附性能上表现突出。该原料无显著气味,流动性因粒径分布不同而存在差异,细粉状产品易飘散,颗粒状则更便于工业化操作。其堆密度通常较低,属于轻质化工材料范畴。
2. 化学特性
作为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,共聚维酮分子链中含有极性基团,可与多种极性溶剂形成氢键结合。其化学稳定性良好,在常温常压下不易与常见酸、碱发生剧烈反应,但在强氧化环境中可能发生链断裂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溶解行为表现出温度依赖性——随着溶剂温度升高,溶解速率显著加快,这一特性与其分子链构象变化相关。
3. 工业制备特征
工业化生产采用自由基聚合工艺,通过精确控制反应釜温度、压力及引发剂比例,可调节产物的分子量分布。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体需经特殊纯化处理以去除未反应单体,最终产物通过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成型。不同工艺路线会影响产物的孔隙率、粒径分布等关键物理参数,这些差异成为区分产品等级的重要指标。
4. 企业级应用方向
(1)固形剂载体:利用其多孔结构吸附液态成分并转化为自由流动的固体粉末,解决高粘度物料在连续化生产中的输送难题;
(2)薄膜成型助剂:作为辅助成膜物质添加于涂层体系,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改善薄膜的柔韧性与附着力;
(3)分散稳定介质:在悬浮体系制备中,其表面活性可阻止颗粒团聚,维持体系均匀性;
(4)粘合调节组分:通过调控添加比例,改变复合材料的粘合强度与再剥离性能。
更多产品资料请咨询业务员张军
推荐产品:
盐酸米诺环素/二甲胺四环素盐酸盐/13614-98-7;
对甲苯磺酸奥玛环素;奥马环素/1075240-43-5;
盐酸柔红霉素/盐酸佐柔比星/23541-50-6;
硫酸长春新碱/2068-78-2;
盐酸多柔比星/盐酸阿霉素/25316-40-9;
硫酸长春碱/143-67-9;
吡柔比星 /阿克拉霉素B/72496-41-4;
硫酸长春地辛/59917-39-4;
盐酸伊达比星/57852-57-0;
硫酸博莱霉素/硫酸博来霉素/9041-93-4;
盐酸表柔比星/盐酸表阿霉素/56390-09-1;
硼替佐米/179324-69-7;
戊柔比星/56124-62-0;
卡非佐米/86854-17-4;
伊沙匹隆 /219989-84-1;
链脲佐菌素/链脲菌素/18883-66-4;
埃博霉素B/帕土匹龙/152044-54-7;
盐酸去甲金霉素/64-73-3;
DM1-SMCC/1228105-51-8;
美洛西林侧链 CAS: 41762-76-9
美洛西林酸 CAS: 51481-65-3
美洛西林钠 CAS 59798-30-0
阿洛西林酸 CAS: 37091-66-0



